![](/storage/categories/September2021/naeAPPi6ugEzwkEHmVKp.jpg)
“自從去年參加陜西省企業‘三新三小’創新競賽獲得一等獎后,我們的參賽項目依托秦創原平臺進行了進一步研發和推廣,新設計了一種利用電場作用改良鹽堿土的裝置,延伸了成果鏈、拓展了應用領域,最近已經進入中試階段,項目對提升鹽堿地的監測和治理水平意義重大。”3月24日,陜西地建土地工程技術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技術人員盧楠告訴記者。
盧楠參加的創新競賽是由省科協聯合省工信廳、省國資委舉辦的省級競賽活動,活動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方面征集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小發明、小創新、小改造成果,得到了省內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一線科技工作者的積極響應,去年共有 1206個項目參賽,最終評出一等獎85項,盧楠的參賽項目“一種模擬鹽堿化土壤水鹽運移規律的裝置”正是其中之一。
舉辦“三新三小”創新競賽正是省科協實施“12621工程”、助力秦創原建設的舉措之一。去年7月,省科協制定了《助力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實施方案》,提出實施助力“兩鏈”深度融合、構筑創新創業人才高地、營造科技創新良好氛圍3大重點任務,從9個方面進行推進。
推動“秦創原”“科創中國”雙平臺互融互促
“今年1月疫情期間,我們聯合新石器投入了3輛無人車在灃西新城試點運行,進行防疫物資末端無接觸配送,在21天的運營過程中累計運行73趟(次),行駛里程582公里,運送物資超過13噸,為西安抗擊疫情作出了貢獻。”3月25日,陜西省汽車工程學會秘書長、陜西省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執行主任劉大鵬說。
劉大鵬介紹,省汽車工程學會聯合長安大學、陜汽集團等單位共同組建了陜西省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省科協幫助學會多方協調資源,支持跨學科協同創新平臺建設。去年12月,陜西省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與秦創原創新促進中心簽署入駐協議,落戶西咸新區。“我們將依托秦創原,圍繞權威智庫、技術研發、測試認證、產業孵化、智慧交通五大核心業務,構建陜西省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創新生態?!眲⒋簌i說。
目前,陜西省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已啟動智能網聯汽車虛擬仿真實驗室、自動駕駛與車路協同云監控平臺及成果展示中心建設,可為企業提供研發測試、零部件測試、牌照認證測試等一站式測試服務。下一步,該中心將以金融投資和產業培育為紐帶,深化與金融企業、股權投資機構、政府產業引導基金的合作,孵化一批高科技公司,打造我省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孵化基地。
陜西省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的快速發展正是省科協促進“科創中國”和秦創原雙平臺互融互促的一個縮影。2021年以來,省科協積極爭取中國科協支持,指導西咸新區成功入選“科創中國”試點城市,以秦創原總窗口建設為依托,匯聚創新資源,促進兩鏈融合,探索科協組織服務陜西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和模式。
去年,省科協共在北京舉辦了3場“科創中國”西咸新區試點建設暨秦創原推介活動,引進7家全國學會、1家國際組織、1家創投機構、1家技術服務交易平臺入駐西咸新區,組織56位專家入駐“科創中國”數字平臺,發布科技需求48項。
今年2月,中國科協發布了2021“科創中國”系列榜單,西咸新區“科創中國”試點工作在全國65個試點城市(園區)中綜合排名第一,另外在資源匯聚和轉化對接兩個單項評比中均位列第二名?!懊嫦蛭飨绦聟^產業高質量發展科技需求,今年我們將吸引更多創新資源落地秦創原,更多科技成果在秦創原實現轉化?!笔】茀f黨組書記李豫琦說。
發揮院士專家引領示范作用
“為打通科技鏈與產業鏈的轉化‘堵點’,在省科協支持下,我們與中國工程院王雙明院士合作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在礦山安全態勢感知、生產安全監控、大數據智能分析等領域取得了一批在行業內具有廣泛影響的技術成果。”3月18日,陜西山利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勇敢說。
山利科技創立于1994年,目前已成為國內領先的安全科技企業,基于物聯網技術的全域安全產品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商。張勇敢介紹,山利科技建立院士工作站后,先后承擔了國家工信部、國家發改委專項3項,省級產業化項目3項,形成了實用新型專利8項,軟件著作權5項。
“以煤礦安全領域為例,我們聯合王雙明院士團隊自主研發生產了集溫濕度、CO、CH4、位置、加速度于一體的礦用本安型的多參數無線傳感器、煤礦安全風險與隱患識別的管控平臺、礦山安全檢測與事故處置裝置等產品,填補了國內煤礦安全生產領域的礦工所處位置的井下環境危險感知、識別與處置的空白?!睆堄赂艺f。
除了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得益于院士專家團隊的支持,山利科技通過高端講座、技術指導、實操訓練等方式加強了技術人才培養。目前已培養電子信息、安全工程相關專業人才7人,引進專業對口博士3人、高級工程師11人,還培養了綜采面異常狀態的智能視頻檢測技術及輔助決策系統應用“科學家+工程師”隊伍,讓優秀青年人才脫穎而出。
“科技創新、技術創新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我們將充分發揮院士、專家的引領示范作用,組建科技服務團,打造優質創新創業平臺,全方位助力秦創原建設。”省科協常務副主席李肇娥說。目前,省科協已在秦創原推動建立院士之家1個、院士工作站2家,成立企業科協工作站358個,服務企業500余家。
李肇娥介紹,按照“12621工程”安排,到2023年,省科協將在秦創原推動建立1個院士之家,10個院士專家工作站,成立10個園區科協,組建100個專家服務團,為我省23條重點產業鏈發展服務。
引導科技工作者融入秦創原建設
最近,陜西燃氣集團交通能源發展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張鵬和他的團隊一直在滿負荷運轉:一方面在加大“基于TRIZ理論的高速公路碳中和系統技術的研究”項目在全省高速服務區的推廣應用,另一方面還在依托秦創原平臺探索碳交易有關業務的開展。
張鵬介紹,“基于TRIZ理論的高速公路碳中和系統技術的研究”項目獲得“秦創原?涇河新城杯”2021年陜西省創新方法大賽一等獎及中國創新方法大賽三等獎后,推廣應用也進入了快車道。截至目前,已在陜西高速建成投運45個服務站點,累計完成投資約4億元。每年可為約68萬輛重卡提供清潔能源服務,年減少煙塵排放約988噸、二氧化碳約29萬噸、PM2.5約227噸,減排成效顯著。
“我們的項目以高速公路區域減排降碳為研究對象,引入LNG低溫存儲、加注、氣化工藝和BOG回收利用技術并同加氫、充電工藝相結合,可以有效提升天然氣、氫氣等清潔能源在高速服務區的使用效率?!睆堸i說,“該項目的推廣應用,實現了高速服務區燃油重卡、燃煤鍋爐、部分毗鄰村鎮散煤燃燒的有效替代,解決了高速公路區域的減排降碳技術難題,今年我們計劃在陜西高速推廣建設15個服務站點。”
張鵬和他的團隊參加的陜西省創新方法大賽正是省科協 “12621工程”的一項重要活動。“為充分發揮創新方法工作在增強企業創新動力和激發企業科技人才創新活力方面的積極作用,我們聯合省科技廳、省國資委、西咸新區管委會共同主辦了陜西省創新方法大賽,吸引了全省百余家企業的326個項目參賽,最終評出‘高精尖’項目65個,有力促進了產業鏈和創新鏈深度融合?!崩钫囟鹫f。
除了陜西省創新方法大賽,為引導全省廣大科技工作者融入秦創原建設,去年以來,省科協還舉辦了陜西省科技工作者“雙創”大賽,評出的296個決賽項目成果轉化率達44%;實施青年人才托舉計劃“雙百工程”,支持180位32歲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獨立主持開展科研工作;培訓一線工程師1500人,強化企業創新爭先人才隊伍建設;加強與省級研究機構和專業智庫合作,征集遴選決策咨詢智庫專家,加強決策咨詢隊伍建設。
“今年,我們將以實施‘12621 工程’為統領,充分發揮科協及所屬學會聯系廣泛、智力密集的優勢,聚焦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技企業培育,形成‘政產學研金服用’等各類創新主體的融通機制,助力秦創原建設盡快見效成勢。”李豫琦說。(記者 霍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