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rage/categories/September2021/naeAPPi6ugEzwkEHmVKp.jpg)
今年年初,楊凌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創新中心,在陜西省寶雞市鳳翔區開展面積達2.8萬畝的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工作,在陜西省率先拉開了高標準農田建設序幕。
鳳翔區柳林鎮,典型的丘陵旱地,多數農田靠天吃飯。通過梯田修筑、灌溉一系列工程的實施,對山、水、田、路等進行綜合整治,落實管護制度,可提高土地產出效率。
“旱改水后農民再也不用靠天吃飯,像柳林鎮屬于丘陵地帶,一遇干旱就會減產甚至顆粒無收。旱改水后每畝地小麥產量可達1000斤左右。”陜西省土地工程建設集團總工程師羅林濤說。
旱改水是提質改造、補改結合的重要手段,是造福一方百姓的好事,也是群眾熱切期盼的大事。
Δ3月5日,中國楊凌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創新中心委派專家團隊對高標準農田(鳳翔片區)進行實地勘察。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糧食安全重要指示精神和耕地保護國家戰略,將藏糧于技、藏糧于地及鄉村振興戰略落到實處。2021年4月,國家楊凌農高區成立了中國楊凌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創新中心。
該中心主要依托中陜高標準農田建設集團,利用集團、人才、資本等創新要素,統籌產學研創新資源,按照“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部署,圍繞土地工程、高標準農田建設、涉農裝置裝備、農業科技研發與推廣應用等方面工作需求,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領域短板技術攻關。
Δ位于鳳翔區的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鳥瞰圖。
高標準農田建設將發揮哪些作用?此項工作如何開展?工作中有哪些具體要求?楊凌示范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王宏軍接受采訪時表示,楊凌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創新中心主要致力于高標準農田的技術研究,立足陜西,面向旱區,輻射一帶一路國家,不僅要保證高標準農田數量,還要在質量提升上研究一些關鍵技術,研究一些成果。
王宏軍說,中心下一步將通過科技引領、協同攻關,構建統一標準、一體化施工的農用地保護與提升模式,建設成為高標準農田綜合技術研發、工程技術服務、標準執行監測與評估服務中心。
一是開展糧食作物及經濟林果作物分區適宜土壤環境質量監測,建立作物適生區土壤數據資料庫及大數據中心,設計和承擔全國有關土壤改良提升、污損土地修復、面源污染治理、灌溉及排水、智能化系統技術研究項目和技術研究課題,攻克共性關鍵技術難題;
二是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技術培訓,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及裝備并進行消化、吸收和創新,促進技術信息共享,推動行業發展水平快速提升;
三是積極與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開展緊密合作,參與相關國家鄉村建設,拓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國際影響力,完善高標準農田建設內容,統一規范工程建設,健全耕地質量監測評價標準,構建農田建設標準體系。
Δ3月5日,在陜西省2022年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項目(寶雞鳳翔片區),來自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水土保持研究所工作人員正在對當地的土壤測土取樣。
所謂高標準農田,就是與現代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相適應,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永久基本農田。要求土地平整、集中連片、設施完善、農田配套、土壤肥沃、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
據了解,中心聚集整合耕地治理及質量提升科研力量,研究和轉化耕地質量提升技術成果。承擔陜西省及全國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任務,確保耕地數量和質量安全,守住生存發展底線。
Δ中國楊凌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創新中心專家團隊,在鳳翔區現場考察高標準農田示范創建工作。
據悉,中國楊凌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創新中心由楊凌示范區管委會牽頭,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陜西省土地工程建設集團組建。
農業科技報-中國農科新聞網記者 耿蘇強 李煜強 視頻 張 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