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長遠大計。面對我國資源消耗、生態退化、環境污染加劇的嚴峻形勢,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是人類文明發展理念、道路與模式的重大進步和全新選擇。土地資源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土地質量直接影響著各種生命體的生存狀態和發展能力,營造和保護健康、潔凈的土地,是實現人類永續發展和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保障。
土地工程是提高土地質量的必要手段
在我國快速工業化、城鎮化發展進程中,不僅耕地的數量和優質糧田持續減少,而且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產生了土地景觀破碎化、生態功能退化與生物多樣性下降等一系列嚴重的生態與環境問題。伴隨著我國優質耕地大量占用和污損破壞,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守耕地紅線,必須以全面提升耕地質量為前提。
土地工程是運用工程手段解決土地問題,把未利用土地變為可利用土地或對已利用土地進行高效利用,能動協調人地關系和諧發展的系統過程。作為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重要手段,在最初階段即農耕文明開始以來的幾千年間,土地改造的主要任務就是增加糧食生產和減少自然災害,元朝時修建的龍勝梯田就是個很好的例子。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人類對土地不合理開發和掠奪式利用,導致土地嚴重退化和污染,致使人類生存發展面臨日益嚴峻的土地荒漠化、淡水資源危機、有毒化學品污染、垃圾成災等問題。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迫切需要土地工程的深入研究、科學試驗和示范實踐。
土地工程的核心基礎是土地有機重構
國內很多學者認為,土地學科主要是一門集成學科,它集成了水利、交通、建筑等多個學科。目前,土地整治工程的相關規范或標準也將土地工程主要分為五大工程,包括土地平整工程、水利工程、交通道路工程、林業工程和配電系統工程。從五大工程的劃分來看,只有土地平整工程與土地工程最為接近,甚至被認為是土地工程的主體。試想,僅僅關注平整土地,如何保證整治后的耕地能夠長好莊稼?如何保證整治出來的建設用地能更好地服務城鄉建設?這正是當前土地工程質量普遍不高的根本原因。我們只有找到土地工程的核心基礎,才能創新和推廣土地工程技術,從根本上提高土地工程質量。
比較其它學科,交通工程的核心是道路和橋梁的基礎建設,試想如果交通工程只重視路面平整、路邊導流渠建設、信號設計和防護林建設,忽視了路面下的基礎施工和橋涵結構建設,那么建成后的道路、橋梁再漂亮,也會使用不久就可能出現坑洼、塌陷,甚至根本無法保證車輛安全行駛。同樣的問題,如果在構筑物的施工中只重視構筑物外觀和內部配套的完備,而忽視了結構設計這一核心,也會影響建筑物安全使用,甚至倒塌。對土地工程而言,如果只重視田面平整、道路、林網、水電配套,而忽視土體結構這一基礎的支撐,無論建成后多么壯觀,都無法保證農用地的產量提升,甚至可能導致產量的下降;對于非農用地,如果土體中含有農藥殘留、放射性元素、重金屬等多種污染物質,無論市政配套多么完善,這樣的土地都會威脅生命體的生存和人類的健康。因此,我們應轉變過去的工程模式,把土地工程的關鍵部分——土體結構進行工程改造,去污存凈,增減生命體所需元素。只有對土體結構進行工程改造,夯實土地這一承載萬物生命基礎的前提下,才能保證其配套工程持續發揮作用。
土地工程要遵循自然規律
土地工程作為人類利用土地、保護土地和解決人地之間矛盾的重要手段,遵循自然規律,就是要通過基礎勘察摸清問題土地的立體結構與組分,因地制宜的運用環境兼容性良好的材料,以確保工程改造后的土地成為適宜的農用地或建設用地,為人類的生產和居住提供理想的空間。
長期以來,我們堅持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土地工程的終極目標。在荒漠化的毛烏素沙地,我們針對區內廣泛分布的砒砂巖與沙的互補特性,將二者復配成土,起到了物理固沙作用,使耕作層黏、粉、砂達到適宜比例。通過耕作層的物理重構,提高了耕作層的保水保肥性,提高了新造土地生產力,同時節約了水資源和改善了區域生態環境。再如,鹵泊灘重度鹽堿地治理,我們通過離子的彌散作用來降低耕作層的鹽分。其重點不在澆水、修路或者種樹,而是在土體的變化,通過對流彌散作用改變耕作層化學組成的同時,達到了水土資源合理配置的目的,改變了區域小氣候,使昔日的鹵陽湖恢復了水地共處的景觀。
土地工程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保障基礎
土地工程一方面可以直接為人類提供更多的清潔土地,助推生態文明建設。在廢棄的礦山地區,通過化學、生物等措施降低或消除了受污損土地的重金屬等污染,提高了受污損土地的質量,恢復了林地、耕地,構建了新的生態系統,改善了該區域的生態環境現狀,再現了美麗家園;另一方面,土地工程也間接解決人類生存發展中面臨的其他生態問題,為人類生存環境的持續改善貢獻力量?;姻菜奶幝樱h境污染引發的公害病、職業病事件時有發生。土地具有強大的吸附作用,是污染物的重要集散地,通過土地工程建設,首先改變點尺度環境質量,繼而改善區域生態環境質量,夯實生態文明建設基礎。在長時間效應下必將改善整個地球生態環境質量,人類面臨的全球性生態環境也必將得到全面解決。
土地工程為人類文明拓展生存空間
土地工程的實施可為人類提供能夠安全居住的建設用地和健康生產的農用地,讓人類能夠更好地在地球上生活。但是這僅僅在有限的地球范圍內選擇過去不適宜或者不能種植的土地進行工程治理,使人類能夠更充分的利用地球上資源。然而,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類的理想是走出地球,拓展生存空間。土體重構的深入研究,可為人類探索星外空間打好基礎,也將成為全球性前沿科學。
土地工程是提供潔凈土地的根本,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更是人類拓展生存空間的手段。社會各界人士應當共同擔負起時代責任,認識到土地工程發展的重大意義,利用土地工程科學、合理地利用和保護土地資源,不斷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實現生態文明的終極目標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作者為陜西省土地工程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韓霽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