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尼配资,配资网站排名,在线配资公司,专业股票配资公司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聚焦

【中國自然資源報】石川河上敘新事

發布日期:2018-09-10    作者:    來源:    點擊量:14373   分享到:


(本文轉載自《中國自然資源報》9月10日第3版  記者薛亮  通訊員 胡一 孟斌 )

核心提示  從污水橫流、垃圾成山,空氣、地下水和土壤污染嚴重,到碧水蕩漾、綠草如茵,百花爭艷、鳥語花香,陜西富平石川河流域通過運用土體重構這種土地工程技術,不僅實現了山、水、林、田、湖、草系統生態綜合體的重塑重構,更為當地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書寫了新篇章。


在很多老富平人眼中,石川河曾經是游玩的樂園,更是生活的依靠。陜西省富平縣南社管區教場村村民劉建元回憶道,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他每天早晨先去石川河里游泳,然后再去生產區干活?!澳菚r候,石川河上游的水庫還沒有建好,河里常年有水,附近的村子家家戶戶都靠吃石川河的水過日子?!眲⒔ㄔf道。


劉建元記憶中的石川河,從富平縣西北與耀縣相鄰的岔口流入富平縣境內,蜿蜒百余公里流向東南。它以河道盛產細沙、鵝卵石聞名,流水潺潺、清澈見底,河道沙石被急促的流水沖擊,水與石頭產生的打擊聲,很遠就能聽見。千百年來,石川河不僅澆灌了兩岸的土地,更養育了居住在兩岸的富平人民,被當地居民親切地稱為“母親河”。


但改變悄然發生。富平縣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由于農業合作化的需要,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石川河上游開始筑堤修水庫、蓄水澆田。水庫的修建雖然對緩解旱情、防澇泄洪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單一考慮農業豐收而忽略了千百年來形成的環境生態鏈,為石川河的生態環境惡化埋下了隱患。


此后,以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的現象在當地愈演愈烈,先污染后治理、再污染再治理的怪相層出不窮。誰能治理好石川河?河水會不會再干涸?治理好了會不會再污染?石川河的一舉一動牽動著80萬富平人民的心。



“母親河”因污染斷流



富平因水而立,因水而興?!霸谝郧鞍?,河水每年四五月間有時會發早洪,這正是引水灌田的好時光。”劉建元回憶道,每逢春漲,沿河兩岸無論男婦老幼,都會拿著鐵鍬爭相給田間引灌,不到一天兩岸的千畝良田都可以得到灌溉,河水讓土地變得肥沃。


淡水鎮石橋村的王五生回憶說,上世紀70年代初,石川河是他和小伙伴們的樂園,他們經常去河里逮魚。河堤邊還栽了柳樹和花草。“那時候,只要石川河有水,整個縣城就有水,我們老百姓的生產生活就都有了保障?!蓖跷迳f道。


資料記載,石川河在歷史上對富平的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關中地區的農業大縣,糧食的收成關乎地區的發展和百姓的安居。明清時期,官府在石川河東西兩濱共修建引水灌田渠道35條,合計灌田近350公頃,當時河道兩岸種植的作物已有44種,石川河極大地促進了當時農業和經濟的發展。



歷史的車輪進入上世紀80年代,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生產力得到了充分解放,經濟開始了飛速發展。“但石川河卻由于上游水庫蓄水,水源不足導致經常斷流,灌溉渠由于常年淤積、設備老化,有效的灌溉面積大大縮小,漸漸失去了農業灌溉的功能?!备黄娇h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此后,隨著富平縣城的發展,人口的增多,農業轉向工業的經濟結構調整,長年斷流的石川河終究沒能逃過被污染的宿命。由于富平縣北高南低,西高東低,縣城南部的主泄洪溝在汛期順應地勢,將大量生活污水排入溝道,再加上兩岸居民的生產生活垃圾的傾倒,曾經清澈的石川河變成了讓人掩鼻而過的臭水河,魚蝦絕跡,垃圾成堆。


此外,因為河水斷流裸露出了河床的砂石,在經濟利益的誘惑下,大大小小的砂石廠在河道兩岸開始采挖,千百年來哺育富平人民的“母親河”日漸失去往日容顏,變得千瘡百孔、滿目瘡痍。治理,已是迫在眉睫。



綜合治理立足人水和諧



“恢復生態,扮靚富平,讓百姓生活在幸福的環境中?!?nbsp;2010年,當富平縣委、縣政府決定開展石川河綜合整治之時,運用何種治理手段、如何有效實施、怎樣解決資金來源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石川河,也是原國土資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點實驗室主任韓霽昌童年時常來嬉戲玩耍的地方,看到雜草叢生、臭味沖鼻、蚊蠅翻飛的河道現狀,帶著對這片黃土地的情感,他決定要讓石川河換新顏。


自2013年起,韓霽昌帶領團隊開始對石川河城區段進行綜合治理,建設內容涵蓋河道治理工程、南北兩岸市政道路工程、50米綠化帶景觀廣場及濱河景觀公園等工程。


“按照石川河綜合治理一期的規劃,河岸兩邊的一期總征地面積超過2000畝,其中河道征地1400多畝、公園用地400多畝、道路設施用地400多畝,拆遷涉及10多個村鎮的上千戶村民,拆遷區域內涉及住宅、廠房、商業門店,并且牽扯拆遷住房安置?!痹洆芜^富平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現在兼任石川河項目副經理的宋三省,是該項目前期的拆遷和協調的負責人,他這樣向記者介紹道。


事實上,拆遷、安置并不是石川河治理項目的“攔路虎”,附近百姓對于這項工程的實施給予了極大地支持?!爸攸c在于開展生態環境治理的工程技術難度。開工建設前,我們通過進行翔實的實地調查,發現石川河水體污染物的來源主要分為點源和非點源兩類?!表n霽昌分析道,點源污染來源于石川河城區段大量排入地表水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而非點源污染主要是農業非點源污染。


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點實驗室提供的一組研究數據表明,石川河河道周邊存在大量農田,農業生產活動中的土粒、氮素、磷素、農藥及其他有機或無機物物質,在降水或灌溉過程中,通過地表徑流、農田排水和地下滲漏進入水體造成污染。與此同時,由于河流底泥既是接受水體各種污染的匯,又是污染河流水質的源。在一定條件下,累積于底泥中的各種有機和無機污染物通過與上覆水體間的物理、化學和生物交換作用,成為河道的二次污染源,直接危害水生生物及人類健康。


在前期規劃設計方案的基礎上,2013年7月19日,當地政府與項目方簽署了石川河(城區段)綜合整治的BT投融資合同,一期綜合整治項目建設工期3年,建設內容包括2.2公里的石川河河道治理、建設630畝的河岸景觀綠化帶、修建南北兩岸堤防市政路和濱河景觀公園。石川河綜合整治一期,投入資金總計5.6億元。


“除了如何有效治理因土壤污染造成的生態破壞外,在看似簡單的河道整治工程中,更蘊含著協調人與自然相互關系,實現人水和諧的大道理?!表n霽昌表示,防洪減災是整個工程必須提升的第一項功能,石川河雖然是季節性斷流,但是每年夏季洪峰到來時節,上漲的水勢還是要從河道排入下游的渭河。


據不完全記錄,近些年來,每年洪峰來臨時節,洪水均會溢出石川河河道,現有的河堤是幾年前修筑的重力式土堤壩,岸坡經過洪水的沖刷,局部段有的由于洪水發生塌岸而缺失。


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西安理工大學水利水電學院教授解建倉表示,綜合治理重要的是要實現人水和諧,整個工程的施工必須在尊重原自然水循環,保持原河道天然風貌,充分尊重大自然的生態規律的基礎上,不改變河道走勢、走向,通過疏挖河道與填筑堤防,提高河道防洪排水標準,讓水流更順暢和平順,利于洪水時河道泄洪。


“在施工中,我們還需考慮生態保護,減少鋼筋混凝土等對環境有影響的材料使用,河道的綜合治理就是要恢復河流的整體生態系統,所以整個工程的實施并不簡單?!苯饨▊}說道。



土地工程讓污地展新顏



“知彼知已,方能百戰不??;深諳其源,才能合理應對?!痹陧n霽昌看來,運用工程手段解決土地問題,把未利用土地變為可利用土地或把已利用土地轉變為高效利用土地,并在利用中加以保護和提升,甚至“再生土地”,是能動協調人地關系和諧發展的系統工程,而這種土體重構技術,就是治理石川河生態環境的“殺手锏”。


近年來,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點實驗室利用土地重構技術,先后參與承擔開展了沙地、重度鹽堿地、廢棄宅基地、黃土高原溝壑地、污損土地、建設用地整備等多種土地類型的綜合整治,解決了一大批重大土地工程技術難題。


“這種技術可以根據土地的社會屬性利用要求去改變土地的自然屬性,不僅重視土地剖面層級重構、不同層級顆粒需求研究,而且對人體有益的、對動物有益的或者對植物有益的土體環境都在其研究范圍之內?!表n霽昌表示,運用在石川河治理工程中的土體重構包括土地平整和土壤改良兩大部分。


畢業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水利工程專業的胡贊是石川河項目部技術骨干之一,他2014年研究生畢業來到石川河項目部。因為是水利工程專業科班出身,他被安排負責河道現場的施工管理。


石川河河道建設長度約2.2公里,占地面積約98.7萬平方米。剛剛參加工作就參與了這樣一個投資大、工期緊、要求高的項目,對胡贊來說壓力如山?!昂拥览陀倌嗲暹\完畢后,緊接著就是河道兩岸的土方石回填、平整、碾壓,我們在兩個月內里就拉運了400萬立方米的石土進行了回填?!焙澱f道。


河道平整后,胡贊和同事們又緊接著完成了河道的防滲工程和南北兩岸漿砌石護坡工程及南北兩座橡膠壩的修建,其中1號橡膠壩長度116米、2號橡膠壩長度135米,壩體高度均為3.5米,壩體兩端的懸臂式擋土墻高度接近8米,施工的技術難度很大。


“經過前期測量,按照土地平整的規劃設計統籌安排,我們制定了最優的土方調配方案:針對石川河現有河道內的非點源底泥,進行底泥疏浚,可以較大程度地削減底泥對上覆水體的污染,從而改善水質,并對河床內進行防滲處理?!表n霽昌說道。


而在土壤改良方面,由于石川河周邊廢水污水排放、垃圾傾倒、周圍農田大量使用化肥,石川河原河道土地已經受到了嚴重污染?!皩Υ?,石川河未來要建設地面構筑物的土地,我們進行了土體無機重構,而未來的綠化用地、生態用地等則需進行土體有機重構?!苯饨▊}說,根據項目實際情況,首先對材料進行選擇,通過置換、增減和復配等措施,從材料的物性、細觀結構等方面對土體進行研發,選擇合適的材料,通過有機、無機過程,土體培育、污染物修復等方法,從土體的強度、變形以及滲流性考慮,使得土體滿足有機生命體的要求。而后,進行土壤培肥,通過各種農藝措施,使土壤的性狀不斷改善、肥力不斷提高。


而物理重構技術主要為換土技術。據介紹,石川河項目部在土地規劃整理過程中,對于石川河河道的垃圾、河床底泥以及周邊污損的表層土壤進行了清除,將干凈的土壤進行回填,有效降低了土地的污染程度。


此后,項目部在河道中栽種苗木、灌木130余種15613株,鋪設草皮19萬平方米,利用植物具有富集某種或某些化學元素的特性,或利用植物及其根際微生物體系將污染物降解轉化為無毒物質,以大面積的植被覆蓋,有效改善土壤環境。


經過3年的努力,一期工程順利完工,不僅初步完成了石川河的綜合治理,更全面提升了整個富平城市的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石川河成為推動富平經濟發展和改善城市環境的新“母親河”。


時光回到2015年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中央黨校第一期縣委書記研修班200余名學員座談時,向富平縣委書記郭志英詢問道:“石川河現在有水嗎?”由于當時石川河綜合治理工程正在清污防滲階段,郭志英書記只能回答說,由于上游的水庫,石川河現在已變成季節性河流,平時沒有水。今天,讓總書記牽掛的石川河終于恢復了往日的波光瀲滟、碧水潺潺。


石川河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為石川河生態環境翻開了嶄新的一頁。業內專家表示,作為陜西省3個國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項目示范試點區域之一,富平石川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通過土體工程的整體實施,有效防止了污損土壤的遷移和轉化,為石川河流域提供了穩定的土體結構和潔凈的土壤環境,同時兼顧了行洪防洪、防止自然災害的目的。



實踐新型城鎮化理念



2016年5月1日,隨著石川河綜合整治一期項目建設內容全部完成并且試運營,一期完成的大小30個建設項目,共同構成了現在的石川河生態公園,統籌兼顧防洪排澇、生態景觀、地域文化、休閑游覽、產業聚集等多種功能。


干涸了數十年的石川河終于重新回到水草豐沛的動人景象。湖面廣闊清澈,濕地鱗潛羽翔,碧水藍天映出了荊山塬,石川河美景盡在眼中。兩岸的河濱公園里,老人在散步,孩子在嬉戲,游船在湖面徜徉,鳥語花香,綠樹成蔭。而在石川河畔,投資60億元建設的石川河四季健康城,正在傾力打造以養老地產、醫療康復、人文居住、休閑農業、生態林業、觀光旅游為一體的綜合發展區域。


“我們的規劃既不專門強調城市規劃,也不是全方面地強調現代農業的發展,它是二合一的、邊緣式的城鄉一體規劃?!表n霽昌這樣描述自己的“雙線合一”城鎮化新理念。


韓霽昌眼中的“雙線合一”,就是按照“發展規劃定空間,土地規劃定規模,城市規劃定布局”的思路,把城市發展邊界確定下來,用法律的手段對城市用地進行制約,明確發展范圍,使其成為城市建設外圍控制紅線?!霸趧澏ǔ鞘羞吔绲耐瑫r,圍繞城市周邊過渡帶確定永久性基本農田,使其成為耕地保護紅線。同時,為了建立與城市發展相適應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模式,將城市建設外圍控制紅線和耕地保護紅線合二為一?!表n霽昌說道。


業內專家表示,通過確保兩條紅線、雙線合一、線內外雙提升,可以從本質上解決城鄉一體化建設中存在的頑疾。線內距離中心城市較近,可以有效接收城市公共設施的輻射,可以規劃發展與養老、教育、醫療、觀光有關的城市產業;線外靠近城鎮,具備建設城市菜籃子供給區、生態農業示范區、農業多功能開發先行區、農業標準化樣板區的優勢區位,應規劃建設以科技為主導,以土地工程建設為手段的多樣化、現代化農業。


中國城鎮規劃設計院副總規劃師、項目概念規劃評審專家陳繼軍表示,石川河四季健康城項目正好處在城鄉交集帶,可以嘗試通過解決城鄉一體化的某一個點上的問題,實現基礎設施服務的提升,解決周邊鄉村的道路交通、教育、醫療、就業等問題,實現生態文明。


同樣關注石川河項目的,還有富平縣淡村鎮肖郭村的家庭農場主陳山峰。他流轉了緊挨河岸的200畝土地,大部分土地種上了柿子樹。


今年,老陳在柿子樹下套種紫花苜蓿,規模養殖奶山羊,依托石川河發展循環農業,帶動更多貧困群眾致富奔小康。他說:“依我看,石川河生態治理就是個‘大禮包’?,F在縣里鼓勵發展柿子和奶山羊產業,種得多、養得多還有補助,咋算咋賺錢?!?/span>


郭志英用一組數字描繪了石川河3年后的樣子:富平縣植被覆蓋率將增至11.46%,河道沿線防洪標準將提高到50年一遇,出境斷面水質將達到Ⅳ類及以上標準,不斷流天數將超過300天,石川河流域的生態環境將更加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