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尼配资,配资网站排名,在线配资公司,专业股票配资公司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聚焦

聚焦秦創原建設 助力高質量發展

【華商報】深耕土地硬科技 釋放創新原動力

——陜西地建“兩中心四項目”齊頭并進,推動“兩鏈”深度融合

發布日期:2022-07-06    作者:    來源:    點擊量:7015   分享到:

a79b49cf099da5fd54c924ba7e78da0.jpg

時值六月,由陜西省土地工程建設集團(以下簡稱陜西地建)組建的178人技術團隊,在寶雞、渭南等陜西省11個地市的田間地頭,開展土壤樣品采集工作。106124個表層土壤樣品和944個剖面標本,全部運輸至中國楊凌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創新中心試驗基地,并完成登記、入庫,標志著陜西耕地土壤庫基本建成……這是陜西地建全面參與秦創原建設的一個縮影。
  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作為專門從事土地整治業務的產、學、研高度融合型省管國有大型企業,陜西地建于2021年最早入駐秦創原國企創新中心,緊緊圍繞國家戰略及產業發展需求,以“凈土工程”研發為核心,充分發揮“科技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協同發展”優勢,通過科學部署“兩中心四項目”建設,持續推動“兩鏈”深度融合,加速把創新優勢轉化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優勢,成為帶頭參與秦創原建設的主力軍,充分彰顯了服務陜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責任與擔當。
  “兩中心”匯智聚力
  搭建立體聯動“孵化器”

  早在2021年,陜西地建就成立秦創原自然資源部土地工程技術創新中心,推動創新驅動發展見效成勢。重點開展退化土地治理、污損土地修復、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等關鍵性、基礎性和共性技術研發及轉化。中心現已建成4個技術中心、1個耕地土壤快速診斷實驗室。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各類科研項目13項,科研平臺項目2項;參與編制地方/行業標準7項,申請發明/實用新型專利18項,獲批“科學家+工程師”隊伍1支。
  為深入貫徹落實耕地保護國家戰略,提升耕地質量,將“藏糧于技、藏糧于地”及鄉村振興戰略落到實處,在國家楊凌農高區成立了中國楊凌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創新中心。
  創新中心由陜西地建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楊凌示范區管委會共同組建,致力于打造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原創性技術策源地。學術委員會主任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唐華俊擔任,創新中心主任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張福鎖擔任。創新中心基于鄉村振興、“雙碳”的農田標準化建設研究,聚焦智慧耕地與信息化建設及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標準規范與技術應用推廣,開展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的理論、技術、產品、裝備、整體解決方案研究和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培養,加速打造集科研-技術-工程于一體的國家級創新平臺,全力服務國家鄉村振興、糧食安全和農業高質量發展。今年初,由創新中心承擔的2022年省級高標準農田示范創建項目在寶雞市鳳翔區全面開工。
  “兩中心”的加速建設,充分發揮技術源頭供給作用,實現“出成果”與“用成果”的有機統一,切實把技術核心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競爭力、現實生產力。
  “四項目”肩負重任
  建設成果轉化“加速器”

  在咸陽市秦都區高科一路,正在建設的秦創原西部(咸陽)科技創業灣項目,已吸引了多家研發機構的了解和關注,將在此開始項目孵化。
  2021年,陜西地建迅速啟動秦創原西部(咸陽)科技創業灣項目。項目以先進材料、電子信息、生命科學等領域科研成果的承接轉化為重點,打造“以園帶業、以業興園、宜居宜業、和諧發展”的開放共享創新平臺、新型技術孵化平臺、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平臺;同時引入西安交通大學人居學院形成創新聯合體,通過校企合作形成“以研帶產、以產促研”的科技成果轉化新高地,努力成為創新驅動發展“西部領先,全國一流”的科創園區。
  2022年3月,省委書記劉國中在秦創原西部(咸陽)科技創業灣項目調研時強調,“要始終聚焦科技創新,推進項目建設,催生更多科創項目、科創企業”。截至目前,已收到1240個科創孵化項目入園申請,已完成第一批647個項目評審工作,并已簽訂入園協議100份,預計今年年底將累計簽訂入園協議300份。項目建設期間,咸陽市委、市政府也多次深入調研。
  除上述項目,秦創原西電·地建產城綜合體項目、地建中關村總部基地項目(陜西省土地整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渭北工作站)、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正在建設中。其中,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由陜西地建與楊凌示范區管委會共同組建的中陜高標準農田建設集團具體承擔,在全省范圍內開展高標準農田示范創建,打造集“地力提升+農田環境+農業生產”為一體的產業鏈和創新鏈深度融合的示范工程。2022年在寶雞、渭南、商洛等實施項目20余萬畝。
  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
  打造兩鏈融合“促進器”

  砥礪奮進三十載,沃土深耕創標桿。陜西地建始終秉承科技引領理念,以人才儲備和科技創新厚植高質量發展沃土。率先在國內提出建立土地工程學科,與長安大學合作共建土地工程學院,培養土地工程專業技術高端人才,在土地工程研究領域科研水平和實踐能力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2019年“砒砂巖與沙復配成土造田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該技術在毛烏素沙地整治造田超60余萬畝,輻射臨近省份推廣200萬畝;運用以凈土工程為核心的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技術,因地制宜對不同地類實施土地整治,實現新增耕地60萬畝,科研成果推廣應用超1000萬畝。
  從“兩中心”到“四項目”,陜西地建立體聯動補鏈強鏈優鏈,深耕土地“硬科技”,不斷加強自主創新能力,以科研項目為依托,在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建設、糧食安全、土地整治等方面都做出了有效探索,踐行著國企擔當和社會責任。
  接下來,陜西地建將以秦創原建設統領科技創新工作,切實發揮好企業創新主體作用,主動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推動土地工程行業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勇立行業科研第一,做行業標準制定者,持續取得突破性創新,為陜西新時代高質量發展做出地建貢獻。 華商報記者 黃濤 通訊員 趙扣